福建省福州市文化馆:文化滋养榕城 文明薪火相传-中国文明网

福建省福州市文化馆:文化滋养榕城 文明薪火相传

发表时间:2025-08-21 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
打印:

  多年来,福建省福州市文化馆坚持服务群众,守护传统文化,提升城市文明风尚。今年5月,福州市文化馆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打造终身美育学校

  福州市文化馆的外形,犹如一艘螺旋而上的“文化艺术之舟”,正如它的宣言所诠释:“用艺术的微光照亮这座城市里每个生命向上的梦想,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春天般肆意生长。”

  福州市文化馆深入打造“艺术公益大课堂”全民美育品牌,开设了声乐、器乐、书法、美术、舞蹈、传统武术等覆盖全年龄段的课程内容,推出常规性普及课程、艺术体验课程、市民夜校等,让市民群众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免费预约上课。除总馆外,福州市文化馆还有两个文化惠民、文化普及、文化交流的窗口阵地——位于福州于山山顶的福州九日台音乐厅和位于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内的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以下简称福州市非遗展示馆)。前者以高雅艺术演出惠及寻常百姓,单场线上线下观众高峰时可达几十万人次;后者将非遗以沉浸式体验方式浸润人心,2024年现场参与非遗项目体验的群众达70多万人次。

  以艺术知识、欣赏、技能、活动普及为重点,福州市文化馆构建了多元投入、社会协同、开放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活态传承非遗

  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非遗技艺展示。福州市委文明办供图

  永泰虎尊拳、闽侯牙雕工艺、软木画、寿山石雕、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福州永和鱼丸制作技艺……走进福州市非遗展示馆,300多项市级及以上非遗项目,或静或动展现在观众眼前,以数字魔墙、AR体验、幻影成像、全息投影、动画沙画滑轨等技术吸引市民群众沉浸式互动体验。作为福州非遗保护职能单位,福州市文化馆构建了全方位的非遗保护体系,不仅推动出台非遗保护地方性法规,开展数字化保护,还不断完善五级非遗名录、四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保护体系。

  在5月份,福州市晋安榕博小学百名学生当上了非遗漂漆扇技艺的“小学徒”。孩子们以天然大漆为颜料,在特制水面上勾勒出流动图案,一幅幅作品让他们惊叹非遗技艺的神奇。

  近年来,福州市文化馆以非遗为媒,为全民艺术普及、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历史纵深,每年开展上千场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进古厝等活动。“非遗+研学”“非遗+旅游”“非遗+传媒”等模式探索与普及,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融入现代生活。

  畅通“最后一公里”

  福州市文化馆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圈”,构建横向联合社会各行业领域、纵向贯通“市-县-乡-村”的文化服务矩阵;开展“百姓大舞台”惠民演出、“激情广场大家唱”“乡村美育校园行”“文化志愿手拉手”等专项活动和常态志愿服务,持续滋养基层群众的精神世界,如春风化雨般提升城市的文明风尚。

  福州市文化馆走进福州市社会福利院。福州市委文明办供图

  “宦溪少年民族乐团”是福州市文化馆联合志愿者长期深入晋安区宦溪镇山区开展美育教育培育起来的乐团。从基础授课到专业训练,在老师们用心“浇灌”下,这个由乡村孩子组成的乐团不仅登上专业舞台演出,还成功举办了多场专场音乐会,成为福建省具有示范性演奏水准的优秀青少年乐团。

  目前,福州市文化馆已建成12个县(市)区总馆、173个乡镇(街道)分馆、2670个村(社区)基层服务点,每年开展直达基层文化活动近2000场,基本实现了让百姓在家门口享文化盛宴的目标。福州市文化馆还联合近800个志愿服务团队,组建文化志愿服务联盟,壮大文化惠民工作力量。与社区、乡村、学校、军营、福利院等开展结对共建,长期为困难群体定制文化服务项目。

  “我们将继续努力,聚焦以文惠民、以文化人,不断巩固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用群众文化的点点微光,点亮精神文明建设的漫天繁星。”福州市文化馆馆长池小霞表示。

  供稿:福建省委文明办 福州市委文明办

【责任编辑: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