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淚砸屋精雕琢 匠心捧得“魯班獎”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泉 劉毅 通訊員 胡天堂 紀學軍


71年前,湖北長安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長安建設”),從英山縣一個小小的建筑工程隊起步,深耕建筑主業,改革創新,踔厲奮發,成長為一家產值過百億的現代企業集團。

一路風雨一路歌!6月24日,長安建設總經理葉發保做客湖北日報5G演播室,講述企業逐夢“百年長安”的故事。

◎企業名片

長安建設是一家以建筑業為主,多元化經營的現代化建設集團公司,擁有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具備建筑工程、人防工程設計雙甲級資質,控股長安房地產公司、長安世紀酒店、長安新材料等7家子公司。

公司先后被授予“全國建筑業誠信企業”“全國工程建設優秀質量管理小組”“全國工程建設優秀QC小組”“湖北省先進建筑業企業”等數十項省級以上榮譽稱號,連續多年躋身湖北企業100強、湖北民營企業50強。

◎精彩語錄

長安特色的新型發展之路,可以總結為三個字:“穩、精、新”。“穩”就是保持定力,扎根主業,專注于完善優化建筑產業鏈;“精”就是管理精細、打造精品;“新”就是體制機制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

--------------

英山是長安建設的搖籃,長安建設能走到今天,離不開英山縣委縣政府一以貫之的幫扶,離不開英山40萬父老鄉親的鼓勵和關愛。吃水不忘挖井人,樹高千尺不離根,長安人始終有一種割舍不斷的家鄉情懷。


71載砥礪奮進

建筑隊成長為現代建設集團

2021年10月2日晚,英山縣長安世紀城風情街廣場,高朋滿座,歌舞飛揚,長安建設成立70周年晚會在這里舉行。

一臺晚會,展現了幾代長安人砥礪奮進的步履——

1951年,一個建筑隊在大別山南麓的小城英山成立了。誰也沒有想到,一顆夢想的種子,經過70年的櫛風沐雨,長成今天的參天大樹。

1965年,以建筑隊為班底成立的英山縣建筑工程公司,由國有體制改為集體體制。

2001年,公司正式改制為湖北長安建筑股份公司,奠定了快速發展的基礎。

2004年,在建筑工地摸爬滾打25年的段衛昌出任總經理,引領長安建設邁入跨越式發展的快車道。

2017年10月,長安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湖北長安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業務拓展到北京、珠三角、長三角和湖北周邊多個省份和地區,完成深耕湖北、面向全國、多元發展的市場布局。

2021年,長安建設年產值由2001年改制時不足1億元,歷史性地突破百億元大關,達到105億元。

長安建設何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成為行業的佼佼者?

葉發保總結為三字:穩、精、新——

“穩”就是秉持“建百年長安”的愿景和堅守“質量為本、誠信經營、合作共享、貢獻社會”的使命,保持定力,扎根主業,專注于完善優化建筑產業鏈。

“精”就是管理精細、打造精品。公司承接的所有工程項目不轉包,不掛靠,不以包代管,確保企業內控質量、安全標準高于國家標準。

“新”就是體制機制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長安建設集團創立了獨具特色的股權結構:最大股東的股權控制在5%以內,員工集體持股率達80%以上,并為骨干人才設立激勵股,人員退休人走股留。這樣的股權設計,讓企業管理實現了資本、智力、勞動三者合一。

 

精益求精摘桂冠

湖北民企首獲“魯班獎”

2005年,長安建設承建的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基礎教學試驗樓(二期)工程榮獲“魯班獎”,公司成為湖北首家獲得中國建筑最高獎的民營企業。

“獲得這一獎項非常不易!”葉發保說。

2002年,剛剛完成改制的長安建設承接了同濟醫學院基礎教學試驗樓(二期)工程,提出通過建設該項目爭創“魯班獎”的目標。為此,公司專門成立創建“魯班獎”領導班子,抽調精兵強將,組建項目管理團隊。

在項目主體工程已完工的情況下,公司覺得工程質量已達到優質工程標準,但在屋面工藝和細節方面缺乏特色和亮點,離“魯班獎”的要求有差距。項目部反復研究后,毅然決定將屋面砸掉,返工重做。當時工人們一邊揮錘砸屋頂,一邊默默流淚。

工程資料編制和整理是“魯班獎”驗收標準的硬門檻,為完成這項工作,公司專程派人到天津一家央企學習。

“到達天津后,對方提出只能看不能復印。無奈之下,我們派過去的學習人員只得臨時買來相機拍攝照片,一共拍了3000多張,相機拍得發燙。”葉發保說。回來后,公司將所有照片沖洗出來,專門組織6個人的資料編制和整理專班,對照片進行梳理研究,參照編寫工程資料。一次次地返工重寫,廢紙差不多堆滿半間辦公室。經過8個月的日夜奮戰,終于圓滿完成“魯班獎”的資料編制和整理。

通過摘取“魯班獎”的磨煉,長安建設在項目技術、質量管理、人員專業技能等方面都得到系統性提升,企業的知名度、影響力和競爭力顯著提升,成為湖北省“楚天杯”創優大戶,先后獲得省級以上工程獎項150余項。

 

吃水不忘挖井人

扎根英山逐夢“百年長安”

5月25日,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紅二十五軍長征集結地歷史步道項目開工,標志著由長安建設承建的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英山園區項目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

“參建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再一次彰顯了長安建設在公共建筑領域的實力和擔當。”葉發保說。

建一棟工程,樹一座豐碑。長安建設建造了武漢軍運會射擊館、廣州軍區武漢總醫院、武漢王家灣數碼港、武漢高科醫療器械園等一批公共領域重點項目和民生工程,很多工程成為地標性建筑。

何以在城市公共建筑領域取得這樣的業績?

葉發保介紹,多年來,長安建設一直高度關注國家在基礎建設和城鎮化方面的戰略部署,將城市公共建筑領域作為公司業務主攻方向,在資金、人才、資源配置上傾斜,充分發揮企業技術優勢,向水利、交通、公共服務、環境基礎設施等民生工程建設項目發力。

“這些工程都是關注度高、科技含量高、建造要求高的‘三高’工程,我們踐行綠色環保建造理念,實行智能化、數字化、精細化管理,實現使用功能和景觀風貌雙提升。”葉發保說。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早已躋身湖北企業100強的長安建設為何依然選擇扎根英山?

“大城市的發展空間確實更為廣闊,但英山是長安建設的搖籃,長安建設能走到今天,離不開英山縣委縣政府一以貫之的幫扶,離不開40萬父老鄉親的鼓勵和關愛。”葉發保說,吃水不忘挖井人,樹高千尺不離根,長安人始終有一種割舍不斷的家鄉情懷。在逐夢“百年長安”新的征程上,“將繼續扎根英山,行穩致遠,以更豐碩的改革成果和發展業績,回報社會和家鄉人民。”

(載2022年7月13日《湖北日報》06版)